与负面情绪共舞,不必交战
很多人一提到“负面情绪”,就觉得它是个坏东西,要么赶走,要么压下去。
但其实,当我们遇到情绪起起落落的时候,学会用温柔、正面的心去接纳它的话,就能和这所谓的 “负面情绪” 跳一支轻快的舞,而不是打一场硬仗。
Powered by Crossroad Connection
很多人一提到“负面情绪”,就觉得它是个坏东西,要么赶走,要么压下去。
但其实,当我们遇到情绪起起落落的时候,学会用温柔、正面的心去接纳它的话,就能和这所谓的 “负面情绪” 跳一支轻快的舞,而不是打一场硬仗。
2013年《时代杂志》有一篇文章〈服务他人可以如何拯救我们〉(How Service Can Save Us),报道许多退伍军人面对创伤后遗症:有的人晚上必须把枪放在枕头底下才能入睡,有的人藉着酗酒麻醉自己,生活失去目标,甚至多次想举枪自杀。在美国的 Mission Continues(使命延续)机构就帮助这些面对创伤后遗症的退伍军人,参加为期一星期的社区服务活动,例如赈灾、盖房子、油漆、教导、照顾病人、种植、赛跑、骑脚车等等。
“灯塔”是许多人喜爱的象征,它代表着指引方向、成为世界之光,以及黑暗中的明灯。然而,很多人并不了解灯塔背后的科学原理,而这些原理,其实能为职场上的基督徒带来深刻的启发。灯塔并不仅仅是一个高塔上装着油灯或电灯那么简单。要让灯塔的光在漆黑的夜晚被二三十海里外的船只清晰看见,并非易事,其中蕴含着重要的科学突破。
我渴望爱上帝,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。大多人描绘的与上帝的亲密关系,就像与上帝谈恋爱。多年来,我也一直以为是这样。
我定期阅读关于如何增进与上帝关系的书籍,并进行个人操练。有一天我读到这样一句话:“我不是天天与上帝谈恋爱,事实上,我是嫁给上帝。”从那一刻起,我与上帝的关系有了重大突破。
忙碌不一定不好,因为它让一个人生活充实。在我的社区有很多中高龄人,都忙碌过有意义的生活;他们锻炼身体、帮忙载送孙子上学、学习上网、安排旅行或当环保义工。今天我们忙碌因为活在一个几乎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里,我们的生活步骤也好像没有打烊。智能手机不断侵蚀我们的日常生活,常常隔几分钟就会想看看手机是否有新信息,即使下班了也会收到来自公司、或者不同单位的信息,希望我们能马上回应和记得完成工作。新科技虽然有很多便利,但也让人身心俱疲。
马可福音六章30-32:使徒们聚集在耶稣身边,向祂报告事工和传道的经过。耶稣对他们说:“你们私下跟我到僻静的地方去歇一会儿吧。”因为当时来来往往找他们的人实在太多,他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。他们乘船悄悄地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。(当代中文译本)
很多年前,当我意识到,主耶稣的优先是他与天父的关係–主耶稣并不是分别出时间与天父亲近,确切地说,主耶稣所有的时间都是属于天父的。主耶稣与天父这种委身的关系强烈地吸引我,我渴慕主耶稣与天父如此契合的关系品质。
从新约书信,我们都清楚这个事实—主耶稣常常与天父交通和祷告。换句话说:主耶稣总是知道天父的心意,按照天父的心意说话、生活、服事。主耶稣与天父如此亲近,为的是要明白天父的心意;他听了就信从,且按照天父的心意执行。我认为,主耶稣以天父为他生活、生命、服事最高且唯一的优先,是他最高的典范。
《休闲导论》这本书指出,”休闲”一词的英文leisure是从拉丁文licere而来,意为自由自在、从容、无拘束且无压抑地进行活动。社会学家J.杜玛泽第尔(Joffre Dumazedier)则在他的著作《趋向休闲的社会》(Toward a Society of Leisure)中表示,休闲是一项活动,那是脱离工作、家庭以及社会的义务,人们可以依自己的意愿,为了放松、消遣或增加知识而自发性地参与,以及在其中自由地实现创造力。
一转眼,2022年进入下半年了。不晓得今年初,你是否有许下任何心愿,例如开始运动、健康饮食、早睡早起等?那经过这几个月,这些好习惯是否建立起来了呢?
我读了一位台湾姐妹的推介文后,就去大众书局买下《原子习惯》这本书,作者詹姆斯·克利尔(James Clear)是一位专门研究习惯的作家。我先看他写的前言,接着很快地读完整本书——他在高二时被球棒击中,身受重伤,需要进行多次复健…
灵修可以说是个人与神独处、安静的时间(quiet time),目的是培养我们对神的认识、爱、委身和信靠。因此,这也可以说是一项属灵的活动、操练或习惯(devotional or spiritual practice)。
每个人在与神独处、学习安静或进行属灵操练上,都有他独特的倾向、喜好、活动、方式、习惯。只要能达到属灵操练的目的——让我们渴慕神、认识神、信靠神、委身神、顺服神——那就是神所喜悦的方式,也是对我们的灵命塑造有意义和价值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