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负面情绪共舞,不必交战
很多人一提到“负面情绪”,就觉得它是个坏东西,要么赶走,要么压下去。
但其实,当我们遇到情绪起起落落的时候,学会用温柔、正面的心去接纳它的话,就能和这所谓的 “负面情绪” 跳一支轻快的舞,而不是打一场硬仗。
Powered by Crossroad Connection
很多人一提到“负面情绪”,就觉得它是个坏东西,要么赶走,要么压下去。
但其实,当我们遇到情绪起起落落的时候,学会用温柔、正面的心去接纳它的话,就能和这所谓的 “负面情绪” 跳一支轻快的舞,而不是打一场硬仗。
依然,还是同一班孩子。神的安排下,学校终于来了主修学前班的老师,而我这个暂时执教学前班的小学组老师就得回到小学去了。巧的是,带了两年的孩子也即将上一年级。我立马向校长自荐成为他们的级任老师。毕竟,和这些孩子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熟悉他们的性格,也了解他们的学习节奏。能继续陪伴他们,是神赐给我的祝福和托付。
2013年《时代杂志》有一篇文章〈服务他人可以如何拯救我们〉(How Service Can Save Us),报道许多退伍军人面对创伤后遗症:有的人晚上必须把枪放在枕头底下才能入睡,有的人藉着酗酒麻醉自己,生活失去目标,甚至多次想举枪自杀。在美国的 Mission Continues(使命延续)机构就帮助这些面对创伤后遗症的退伍军人,参加为期一星期的社区服务活动,例如赈灾、盖房子、油漆、教导、照顾病人、种植、赛跑、骑脚车等等。
“灯塔”是许多人喜爱的象征,它代表着指引方向、成为世界之光,以及黑暗中的明灯。然而,很多人并不了解灯塔背后的科学原理,而这些原理,其实能为职场上的基督徒带来深刻的启发。灯塔并不仅仅是一个高塔上装着油灯或电灯那么简单。要让灯塔的光在漆黑的夜晚被二三十海里外的船只清晰看见,并非易事,其中蕴含着重要的科学突破。
在我还未为人父母时,曾好奇地向前辈们取经:该如何帮助老大适应成为哥哥或姐姐的身份?我们可以做些什么?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建议,是要代表宝宝送礼物给哥哥或姐姐,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老二的到来不是一种威胁,反而是一个祝福(毕竟有礼物收嘛!)。另一个建议是,要让老大感受到作为兄长的责任感:弟弟或妹妹是家庭的一分子,他可以协助父母照顾他们,分担一些任务。
我渴望爱上帝,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。大多人描绘的与上帝的亲密关系,就像与上帝谈恋爱。多年来,我也一直以为是这样。
我定期阅读关于如何增进与上帝关系的书籍,并进行个人操练。有一天我读到这样一句话:“我不是天天与上帝谈恋爱,事实上,我是嫁给上帝。”从那一刻起,我与上帝的关系有了重大突破。
与人建立健康的界限,简单来说,就是不让某个人或某些事物左右我们的生活和情绪。一个懂得设立健康界限的人,即便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,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决定。他不会因害怕亲密之人的难过或愤怒,而勉强自己做违背内心的事情;也不会因他人的无理评语而大动肝火,或陷入长时间的郁闷。
所有的关系都需要刻意地培养才能茁壮成长。如果你不特意安排时间与配偶沟通、约会,你们将难以建立有意义的连结,关系可能会逐渐走下坡。同样,友谊也是如此。你会抽时间与朋友喝咖啡谈天,增进彼此的联系。
我从二年级开始参加主日学,到了五年级时决志信主。少年时期是我在教会服侍最热情的时候。记得在一次少年营中,一位牧者鼓励我们在选择伴侣上不要随便找对象—尤其是非信徒。他提醒我们要找一个愿意在属灵上一起成长的伴侣。那个时候,因为我对信仰非常热忱,信誓旦旦地告诉牧者“我绝对不会随便找对象”。
刚结束与个案的面谈,我一边口啜几口美式咖啡,一边踩着油门往学校的方向飞驰而去。我又踏上了周而复始带领校园情绪教育辅导小组的路途中。
明明待见的个案很多,同事们都不理解,当年我为何会开始接下我认为“非接不可”的校园事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