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il 24, 2025

课堂里的蜕变:链接自己,贴近孩子

近乎这十年,教育界一直流传着一个词汇——翻转课堂(Flipped Classroom)。翻转课堂是一个颠覆传统教学的方式。因为学习会先由学生在家中看老师准备的课程内容开始,而到了学校,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作业,并且进行问题解答及讨论。过往,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,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,课堂里知识的传递是单一的。但在翻转课堂里,师生关系变成互动性的关系,一同探究,由老师从旁协助和引导,让学生自主和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。这样的学习,更符合现今资讯爆棚的社会趋势,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预备他们在离开校园后拥有平等的竞争力。

我自己本身是在2017年透过学思达1接触了翻转课堂的理念。当初决定尝试是因为发现孩子们对填鸭式的中文课越来越不感兴趣。中文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闷、很无聊的课。他们因为被逼、没选择之下才来上的。所幸,我遇到一班诚实的学生,他们坦然地告诉我他们根本不想学中文,但奈何父母亲强迫他们上课。也因着他们的诚实,激起了我想改变的想法。

然而放手把主权交给学生,开始时是一个灾难。第一、并不是每个学生回家都会自习;第二、学生在小组讨论时,根本是聊天比讨论多;第三、身为老师的我,不知道要怎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;第四、小组上课很吵闹,常常会被投诉;第五……第六……第七……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。身为老师的我,面对着学生学习不如理想、外来的压力,我开始很焦虑、很不安,也开始怀疑自己,甚至想放弃。

看见冰山底层的信息

这样的改变伴随的是更多的反思。我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。感谢主,我透过学思达的教师团体认识了李崇建老师所一直强调的“好奇的乒乓式对话”2。他在分享里比喻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冰山3,而我们彼此看见的只是浮出水面上的行为(故事)。然而,每一个行为都含着各层次的讯息,如:感受、观点、期待、渴望、自我等。如果我们只一味地解决看得见的行为问题,那我们就会忽略了冰山底层更宝贵的信息,也会错过和孩子联系的一大好机会。他的分享和提醒,让我学习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,让我学习练习如何进行一致性的应对姿态,更让我学习如何对孩子们的行为感到好奇,并进行对话。

从前,当课堂上发生一些行为问题时,我都会选择以责备或说教的方式处理问题。在传统课堂上,因为老师是传授知识者,学习模式是单一的,所以身为课堂的最高权力者,我们完全可以掌控学习的进度。而老师使用高姿态的方式来制止学生调皮捣蛋的行为,是最常见的方法。然而当我以学思达方式进行教学时,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导,老师则是课堂的主持人。知识不再是透过传授的方式获得,而是透过学生的自学、思考、讨论,再加上老师的引导,进入更深的学习。因此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班级管理失败,整堂课就无法达到学习的效果。但老师若以高压姿态的出现,会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下滑,这绝对不是我愿意看见的状态。 

透过对话帮助孩子成长

我还记得我课堂里的第一个对话发生在五年级的班级。对象是小O,10岁左右,非常聪明,中文程度是比较好的,但却是我班上的捣蛋鬼。他总爱在小组讨论时胡言乱语,带着全组人“乱跑”,常常被我骂,他却从来没改变过这样讨人厌的态度。每个星期到他班上课都让我觉得很压力、很被挑战,因为我无法估计那一班的学习情况,学习完全取之于小O。教书那么多年,我从来没试过那么希望一位学生缺席。然而当我确定我不想再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时,我就知道自己必须在应对上做出改变。接下来,我与大家分享我和小O当时的对话。

我(平和的语气):小O,老师希望你在小组活动时,认真地完成任务,认真地讨论我们要学习的课题。老师这样要求,你可以做到吗?(把我的期望清楚地说出来)

小O(点头赞同)

我:小O,当你忘记这个约定时,老师第一次会叫你的名字,然后请你在小组里站起来。这样,你有意见吗?(先把我的规则说清楚)

小O(自信地点了头)

我:但如果站了起来,你还是没有守规矩,那该怎么办呀?(把责任丢给孩子,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)

小O:那我就留堂!午餐时间不能出去。

我:你的意思是,如果你再犯,老师就在午餐时间让你留在课室,不让你出去?(重复孩子的话,核对他的想法)

小O:是的,老师!

结果,我们俩的约定就这样定下了。这整堂课,不用细说,大家也都猜到小O会发生什么事。他就如自己所答应的,午餐时间被罚留堂了。

小O的第一个反应是捶桌子、踢桌子和翻倒椅子。这时,我边深呼吸,边收拾自己的东西。我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,然后再走到小O那里。当我呼唤他的名字时,他就爆哭了,嘴巴还一直念念有词,一直骂我为什么不让他出去。我再次呼唤他的名字,然后耐心地等他。他安静了下来,看了我一眼,就别开了他的头。

我:小O,你在难过吗?(梳理孩子的情绪)

小O:嗯。

我:什么事让你难过了?(确认他的难过原因)

小O:我没得和J踢足球。

我:老师知道你很难过没得和 J一起踢足球。老师也好想让小O出去玩,但今天上课的时候,小O还记得答应了老师什么吗?(让孩子回顾并看见自己的诺言)

(由于对话有点长,所以我不再一一列出我们之间的对话)

当我引导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后,小O不再和我讨价还价,反而拿出了书本,安静地完成当天的功课。即便完成功课后,他也没有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课堂。他甘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结束我们的对话前,我谢谢小O那么勇敢地去承担责任,我用丰富的眼光去欣赏他。那一天,我俩只在课堂里多留了二十分钟,但却让我见识到对话的魅力。这两年来,小O成了我课堂里的得力助手。他在课堂里,虽然还是很爱讲话,不过却懂得控制自己,也常常用自己的强项来帮助其他同学。对话,让孩子连结更深的自己,让他为自己做出更好的决定,也让他慢慢地为自己负责任。这就是对话赋予课堂的最美一道风景。

用丰富的眼光看孩子

这些年课堂的转变,让我体会到每一次的对话,不单和孩子更接近些,也和内心的自己更靠近。每一次的对话,让我更察觉自己的情绪和反应,更愿意花多一点时间去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。这样一天一天的操练,让我更认识了自己,开始学习欣赏这样独特的自己。“用丰富的眼光看孩子”,我觉得这句话提醒我最多。很多时候,身为老师,我很难去欣赏一个难搞、不听话的学生。我很常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行为,而没有好奇什么事情导致他这样做。我只单单关注解决问题,而不是关心孩子。

课堂的蜕变提醒我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独特的创造,他们都是 上帝的孩子。问题是,我是只关注孩子的行为,还是关心他这个人呢?我是否能跨越不讨喜的行为,看到故事背后更深一层的意思呢?我学习靠着神的爱去接纳和爱自己的同时,也透过神的爱,去欣赏和接纳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。


注释:

1 学思达:由台湾张辉诚老师所创的一套教学法。这是一套完全针对学生学习所设计的教学法,真正可以在课堂上长期而稳定、每一堂课都能训练学生自“学”、阅读、“思”考、讨论、分析、归纳、表“达”、写作等等综合多元能力的教学法。更多资料可以上网查找“张辉诚 学思达”

2 好奇的乒乓式对话:和孩子进行对话时的五不:[不指责、不命令、不说教、不引导到你要的答案,前三句不问“为什么”和“你觉得呢”]。更多资料可以上网查找“李崇建 冰山对话”

3 冰山图的说明(图片摘自网络)

黄向晖
中文老师 | + 其他文章

现任于国际学校担任中文老师,享受陪伴孩子成长,帮助孩子重新认识神最初创造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