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追求些什么?
我在以赛亚学校(短期圣经学校)教导《生涯规划》 的课程,一转眼间也教了超过15年。 开始教导这课程时,孙玉华老师和我是引用《与成功有约》作为课程的蓝图。 经过这十多年来不断的学习,加上个人人生经历的累积和学生的回馈。 现在,当我教导人生规划时,已经有了本身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。
Powered by Crossroad Connection
我在以赛亚学校(短期圣经学校)教导《生涯规划》 的课程,一转眼间也教了超过15年。 开始教导这课程时,孙玉华老师和我是引用《与成功有约》作为课程的蓝图。 经过这十多年来不断的学习,加上个人人生经历的累积和学生的回馈。 现在,当我教导人生规划时,已经有了本身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。
转眼间,自己在职场也打拼了将近20年。 从一个主修科学毕业的职场菜鸟,对金融市场的基本操作是一窍不通。 到了今天,不能说我知道得全面,但是最少经历丰富了许多。 今天,再念起马太福音20章21节 这句话 「这样,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;神的物当归给神。」也更能衔接和对“金钱”这个东西,思考得比较深入。 在这篇文章,我不是要诠释这节经文,而只是在给自己在这个年龄和年代里,反思“金钱”对于基督徒的意义,和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处理它。
约圣经列王纪下第七章有一段非常悲惨的记载。当时,北国以色列处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中,撒玛利亚城被亚兰王围困,以色列百姓四面楚歌陷入饥荒。在城门那里有四个长大麻风的人,他们不愿意坐困愁城,想要去投靠亚兰人军队,心想如果有幸不被杀死,或许还可以有一口活饭吃。他们想必已经衡量过,继续枯坐在城门口肯定会饿死,毕竟人和牲畜都面临了极大的食物危机,更何况他们这几个在社会中没地位且被视为污秽的人,是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的需要的。
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,会有不同的财务能力,也有不同的经济责任。社会新鲜人踏入职场后,经济能力将有一个飞跃,赚取相当可观的收入,也开始减少对原生家庭的依赖。然而,当我们面对“钱多责任也多”的状况时,兴奋与担忧可能齐齐来袭。
在教会的祷告会中,传道带领弟兄姐妹为国家祷告。一个跟着妈妈来的小女孩问道:“传道,为什么要为国家祷告?我们为自己祷告不就好了吗?”传道楞了一下,心想:这么简单的问题也问?不过既然是个好发问的孩子,就回答说:“那是因为圣经说要为管理我们的执政掌权者祷告,这样,我们才可以过平安的生活。”
维泉原本在婚纱店做摄影师,在几年前的一次经济风暴快要来临时,老板暗示他要为自己铺后路,因为婚纱店随时会解雇一些高薪的员工。这份职业虽然带给维泉一份高的薪水和一个满意的身份(他总是负责公司最贵的婚纱照拍摄配套),但当他想到这份工其实非常影响他的信仰生活(由于星期天都要拍摄婚纱照或迎娶新娘和结婚晚宴的照片,所以维泉当时已经很久无法出席主日崇拜),维泉毅然辞去摄影师的工作,开始当一位自由工作者。
一段时期,刚好我处于低潮,当我开始把不需要的物品一件一件丢弃或送人,我感受到内心的平静,以及拥有清爽空间的喜悦。圣经所应许的“旧事已过,一切都是新的”对我而言,不再那么模糊。我根据麻理惠的《怦然心动的整理术》的教导,从衣服、书本、文件、小东西,最后是纪念品的次序来整理。麻理惠要求我们把所有的物品都堆积在一起来整理,因为她希望我们能正视自己的所有。你会发现在你眼前,有一座小山等待你去征服。那一座小山就是你的物欲,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我们不需要的,或我们觉得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的物品。
在从事辅导的这些年当中,越来越看清一个事实。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很有限,特别是辅导者。人们经常都认为一个人有问题的时候,就需要找牧师或专业的辅导。这样的观念不只是局限于当事人而已;一般的大众,包括当事人身边的人或亲友都拥有这样的想法。
笔者观察,大部分的孩子们,对家庭祭坛很陌生,主因是父母在家没有操练家庭祭坛。对于父母们,相信或多或少,都听过“家庭祭坛”,因为教会的牧者会在讲台上多多少少曾`提及家庭祭坛。实际上,今天有多少巴仙的基督徒家庭有持续家庭祭坛的操练呢?从笔者服事的经验来看,平均大约有5%-8%吧!看来还有92%-95%的家庭并没有开始或持续家庭祭坛。这是非常令我们感到担忧的,因为这是非常不健康的现象。当一个家庭让别的事物取代神应有的位置时,这个家就会远离神,过自我为中心的生活,这样一来家庭的破口常存,必导致关系紧张、不协调、劳苦愁烦必加增。